战“疫情”、共享员工信用体系来担保
来源:网络 | 作者:sdx | 发布时间: 2020-02-21 | 7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开启远程办公模式。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防止疫情扩散的措施。快递运输能力的减弱,企业员工远程隔离办公,导致日常员工的费用报销单据和发票无法及时传送到会计手中,影响着日常的财务核算与结账操作。无纸化的办公方式与员工信用体系的担保推动员工费用在紧急情况下先付款、后审核成为企业高效开展财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01

员工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最根本的外在形象,员工信用是企业信用的组成和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信用对外关系到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对内关系到企业的运转效率、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走向。


02

员工信用体系在财务共享中

的基本内容


员工信用的基础分值:企业可参考综合因素,为每名员工设定信用初始值,作为信用考核的基础。

员工信用分值评价体系:员工费用发生时,可按单笔单据填写信息的合规性、正确性进行评分,在基础分值上进行信用分值的加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周期性恢复分值,以保证员工信用的相对准确性。

员工信用的奖惩措施:员工费用发生时,根据信用分值的高低,对信用高的先付款后审核,对信用低的员工严格审核,以体现信用分值在报销时的区别。

黑名单机制:对情况严重的员工列入黑名单,同时可以设定黑名单期限,在黑名单期限内的员工费用报销时进行严格审核,不能享受先付款、后审核的方式。


03

员工费用的特点分析


员工日常费用一般包括员工的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通讯费,交通费等 ,该部分业务量在企业的日常账务中一般占据较大比例。其特点是涉及人员广,影响面大,单笔发生金额较小。企业对员工费用进行核算时,传统的方式是依赖于事项发生的凭证,即发票等实物信息,其优点是审核实物,控制错误率,但时效性较差,员工满意度不高。尤其在当前的疫情环境下,实物无法及时传递,该模式的缺点尤为突出。


04

员工信用体系可以在企业财务

共享中先行实践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依赖于员工的信用体系,员工费用报销更为灵活、简单,可分为如下步骤:

① 配置定义员工信用的初始分值,配置定义员工信用常用加分,减分事项与分值。

② 员工在填写报销单据时,先行拍照上传报销实物凭证,实物凭证可酌情之后再进行递交或者邮寄。

③ 财务人员审核单据时通过系统对员工信用的判断提示,对信用分值高的员工进行单据简化处理:对单据的实物影像进行审核,验证影像与单据填写的金额、事项等,不必再等接收员工的实物单据,可进行先付款,后审核实物单据的方式。加快员工费用付款,加快财务运转效率,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④ 财务人员可根据每笔单据填写的正确性、准确性进行选择打分,作为员工信用的分值变化的依据。

⑤ 后续可根据员工信用的分值扩展应用到其他相关单据或者其他审核环节中。

在员工信用体系应用外, 可考虑供应商信用体系的应用,以更广泛的支撑紧急情况下的企业账务核算与支付。